印象书籍-《感官品牌》第四章让品牌活起来

丰Feng6年前未命名4521

看了《感官品牌》第四章再谈五感。把书中这一章结的回顾,码到博客上分享与你!


本章回顾

我们的感官品牌项目确认了一个事实:五感之间的协同效应超强,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联系紧密。忽视感官接触点的品牌无疑是在自取灭亡。因此,营销人员的主要目标,应是确保所有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都能获得感官元素的支撑。如果做不到

这一点,你的品牌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:你正在失去竞争优势,而我们——消费者,正逐渐远离你。


例如:

1.一家大银行网站,登陆第一代网站,要花上一分钟时间才能打开。该银行做了第二代网站升级,响应速度比之前提升不少。但银行做调查问卷,询问访客对新网站的部体印象。但消费者仍然认为新网站会延续该银行的“拖延传统”

2.有两种品牌刺激物——“有形”和“无形”的。冰激凌店的气味可以被应用在很多种商品中,这种无形的气味和有形的商标结合在一起,就在消费者的大脑中创造了一种品牌联系。

3.苹果的用户一定很熟悉,电脑键盘上的“苹果功能键”取代了一般键盘上的“Ctrl”的位置。

4.导航系统是建立品牌纽带最强大的方式之一。无论是IBM的小红点还是诺基亚的手机菜单,或者是苹果电脑操作系统,一旦某种导航系统“控制”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,就相当于让他们无法再重新学习新的系统。

5.感官拆求:一是要突出品牌,二是要让消费者有独特的使用感受。

6.缩小消费者认知和现实之间的差距:一些花店在店铺里喷洒了人造的花香味;超市的西柚总是很热销,因为工作人员现场剥西柚发出的气味能勾起人们的食欲,导致消费者开始期望西柚果汁的味道像超市里的西柚一样好。

7.和吉列一样,卡特彼勒品牌的拖拉机和鞋类产品的定位是“阳刚气概”,主要用在产品制作材料上,包括橡胶、金属、色彩及韧度等等。

8.哈雷·戴维森就曾输掉一场“保卫声音”的官司,因为他们找到的感官接触点——引擎的“轰隆”声没有什么特色,所以从法律上讲不能算是“他们独有的”声音标志。

9.感官对话:例如新加坡航空分发给旅客们的香喷喷的热毛巾、家乐氏玉米片的咀嚼声以及B&O电话机的独特触感和声音。

10.案例分析:法拉利。法拉利和计算机制造商宏基的合作项目,一台笔记本电脑。他们制造出了法拉利3000————世界上第一台拥有“法拉利红”的笔记本电脑。乍一看,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品牌进行合作感觉有些奇怪,但是他们的确成功了。多

年来,宏基一直为法拉利赛车组提供电子元件支持。现在,法拉利笔记本一炮而“红”,也意味着法拉利的专利红漆将供不应求,因为这个笔记本太受欢迎了!除了外观,法拉利笔记本还继承了赛车的一个感官接触点——当系统启动时,电脑会发出类似

赛车引擎的声音。这个声音强大且独特,让消费者极易分辨,而且法拉利还把这种声音整合进了所有法拉利的产品中(甚至在你打开法拉利的网站时也能听到)。


文·丰Feng 由作者美国作者马丁·林斯特龙著的《感官品牌》书中摘选整理编辑


 我们下一篇见。 

《印象书籍-《感官品牌》第四章让品牌活起来》——丰Feng

 上一篇《印象书籍-《感官品牌》第三章再谈五感》 

猜你也喜欢 六点听歌,你的歌单 

相关文章

印象书籍-《感官品牌》第五章品牌与宗教

看了《感官品牌》第五章品牌与宗教。把书中这一章结的回顾,码到博客上分享与你!本章回顾1.归属感任何一种宗教都能营造出一个虚拟社区。作为这个社区的核心,信仰把成员们召集在一起,制造强大的归属感。2.清晰...

印象书籍-《感官品牌》第六章品牌未来

看了《感官品牌》第六章品牌未来,整本书已经看完。把书中最后一章结的回顾,码到博客上分享与你!本章回顾只有不到10%的品牌开发了感官品牌的平台。但是,这个比例在5年后会上升到35%。未来十年,感官品牌策...

印象书籍-《精进》第4章怎样的学习,才能够直面现实

看了《精进》第4章怎样的学习,才能够直面现实,把这一章结的回顾,码到博客上分享与你!精彩提炼学习,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,让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求答案。问题的提出,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,并通过问...

印象书籍-小说《茧》

上一次读完小说《茧》是2017年,最开始在家里读了一半,后一半是到面包店工作后读完。小说中的很多细节,我已经快忘记干净。这是80后作者张悦然写的小说,重点人物李佳栖,程恭。   小...

印象书籍-《精进》第7章每一个成功者,都是唯一的

 看了《精进》第7章每一个成功者,都是唯一的,也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,把这一章结的回顾,码到博客上分享与你!精彩提炼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,并且可以通过努力变得优秀。努力不是一味地用力,而...

印象书籍-《精进》第3章即刻行动

看了《精进》第3章即刻行动,把这一章结的回顾,码到博客上分享与你! 当一件事,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,就直接开始做吧。只要开始了第一步,就会有第二步、第三步。克服“过度准备”的惯性,向前一步,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